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回首2018,由南向北,自西向东,从村卫生室到三甲医院,从田间地头到科研院所,中医药服务群众的生动图景徐徐铺开,中医药扶贫的动人故事时刻上演,中医药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中医药号”列车正在振兴发展的轨道上快速行驶,不断释放其“五种资源”活力,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这一切,离不开党中央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今天,我们重温这一年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凝聚前行力量。
笃学总书记重要论述 振兴中医梦蓝图绘就
从2015年的“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到2016年的“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2017年的“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中医药发展,不时对中医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和论述,2018年总书记又有若干新论述。
2018年金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期间,在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对中医药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锚定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是总书记把握时代脉搏,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开出的时代良方,为振兴发展中医药的中医梦指明航向、绘就蓝图,更流露出对中医药造福百姓的殷切期待。
然而中医药这一瑰宝却屡遭国人质疑,究其根本,还在于文化自信的缺位。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提及文化自信和中医药,学中医出身的阮诗玮委员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细节。
“在谈及民族文化自信问题时,总书记提到了川贝枇杷膏在美国脱销的例子,总书记表示,我们既要从精神领域层面去解决对中医药概念的认识问题,还要从制度层面去解决中医药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阮诗玮委员回忆说。
什么是文化自信?坚信中医药等中华文明瑰宝的巨大价值,充满信心地向世界推广、与世界分享,这就是坚如磐石的文化自信。
正是源于这份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运用体现中医思维和理论的术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就世界经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以邻为壑、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瘀”,倡议“各国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经贸就能打通血脉”。视线回到国内,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实践中运用中医理念和语汇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完善我国疫苗管理体制”,无不显现出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领悟以及对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深度掌握。
细数中医药扶贫点滴 乡村幸福梦照进现实
从陕北高原黄土地走出来的习近平,深知民生之艰,深知贫困给群众带来的切肤之痛,因此格外重视扶贫工作。中医药给精准扶贫带来的新动能也引起了总书记的关注。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听取了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代表介绍该村通过发展中药产业等措施富民强村的新变化,总书记频频点头,并不时插话询问具体情况。有了总书记的关怀,小庙子村人脱贫致富的干劲更足了。
中医药带来的山乡巨变,也在甘肃定西侯坡村上演。2017年,甘肃省中医院选派年轻干部郑访江到侯坡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在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项的同时,着力在中医药健康扶贫上下功夫,为当地老百姓看病就医提供了“送人就医”“送医上门”和“一站式”的服务。郑访江还带领当地88户贫困户发展花椒、金银花种植产业各635亩、70.8亩。如今,侯坡村贫困人口从2016年底的38户200人减少到目前的20户94人,贫困发生率相应从19.21%降低至目前的9.03%。
在山西省五寨县、河南省新县、四川省布拖县……中医药扶贫的火光,正点亮一个个贫困乡村的幸福梦。
拥抱新时代,担当新使命。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之年。我们将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关怀厚爱和殷切期望转化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不竭动力,奋力开创新时代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