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个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一所医院医疗水平的高低,说到底,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高水平的医疗专家队伍。我省与发达省份医疗技术水平最关键的是差在人才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在近日召开的健康山西建设推进会上,省卫生计生委负责人从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给出了答案。
用3-5年时间,建设10个左右领军临床专科
优质资源不足,特别是领军学科、前沿技术、高端人才匮乏一直以来都是山西医疗服务的突出短板。目前,我省公立医院四级手术占比仅为5.27%,而上海占比近30%;疑难重症占比18.24%,距离国家重点专科50%的要求差距甚远;此外,全省医疗卫生系统没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没有一名院士。
“缺乏叫得响的临床学科问题不解决,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这位负责人如此介绍。
基于此,我省决定实施“136”兴医工程,即紧紧围绕全面提升医疗水平这一工作主线,全面推进领军临床专科、重点医学实验室和卓越医学团队三项重点建设,协同推进前沿医疗技术引进开发、医学装备保障、科技基础平台、国际医学协作、专病诊疗中心、产学研成果转化六个基础项目实施,带动我省优质医疗资源发展壮大,切实满足群众对优质诊治服务的需求。
按照计划,将用3-5年时间,建设10个左右领军临床专科、15个左右省级重点医学实验室、10个左右院士工作站、20个左右跨省协作学科联盟,引进15名左右国际、国内高层次临床专家,完成6个基础项目的建设任务。到2022年,力争有5个以上领军临床专科达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水准、进入全国前20名,10个左右领军临床专科全部达到全国先进、华北领先水平;1-2个医学实验室科研条件和能力达到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平;1-2个医学团队能够独立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学科带头人成为相关领域首席科学家;2-3所省级医院全面通过JCI认证,2-3所高水平医院进入全国百强,切实满足群众对优质诊治服务的需求,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坚实的医疗保障。
以超常规的举措引进高端人才、培养紧缺专业人才
目前,人才匮乏是我省全医卫系统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不仅高端人才缺乏,基层适宜人才更缺乏。
“今年,要真正把人才工作抓在手上,要以超常的措施引进高端人才。更好地搭建、用好高端人才引进平台,以重点学科、实验室、院士工作站、诺奖工作站、晋医晋才工作站为平台,持续开展海内外招才引智活动和省外公开招聘,加大对海内外高端医学人才的引进力度,落实好已签约国内外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大海外研修力度。在海外人才引进上,更要讲求实用性,不搞花架子。”这位负责人介绍。
在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我省以全科、儿科、精神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紧缺专业为重点,采取增加紧缺专科设置规模、扩大紧缺专业培训数量、提高紧缺专业人员待遇等多种方法,吸引人才向紧缺专业科室流动。
同时,要多措并举破解基层人才荒。省、市、县三级都要围绕解决基层人才短缺问题想方法、拿实招。以更大的力度做好全科医师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特别是县医疗集团,要认真研究基层人才的补充问题,充分借助一体化管理的有利条件,破解基层人才招不上、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
倾斜政策,整合优势
“136”兴医工程实施中,我省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障项目落地落实。
“在人才引进上,政策上要重点倾斜,方式要更加灵活。项目医疗机构要优化人才引进环境,舍得在高端人才引进上投入重金,舍得对引进人才委以重任,舍得在收入分配上对引进人才予以倾斜。引进的方式上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以科研合作、项目合作形式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可以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平台重金招聘领军人才。”这位负责人说。
同时,我省还要举全系统之力,特别是集中优势资源保障项目质量。在学科人才建设上,要建立在全系统范围内的调配制度,将分布在其他医院的全省最佳学科带头人选调加强到项目团队。在学科的遴选上,要拿全国一流的水平来衡量,选择有潜力能够进入全国领先行列的学科。比如,有的学科虽然在我省水平和规模一流,但在全国却排不上名,我们则要优先选择能在全国排上名的。